生态百科

生态百科

生态安全

时间:2014-06-12     来源:EEDU百科

生态安全概述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 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 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涉及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包括环境资源安全、生物与生态系统安全和自 然与社会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有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体系的生态安全两方面,每一方面包含了多重尺度:生态安全的空间尺度,从范围大小也可分成全球 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等空间若干层次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生物尺度对应了生物的不同层次,包括生物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生态景观、陆(地)海(洋)生态及人类生态:其中的任一生态层次出现损害、退化、胁迫,都可以说是该层次的生态安全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同层次的生物 生态安全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往往是低尺度的生态不安全,影响高尺度的生态不安全。

 

生态安全强调保障生态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从范围大小也可分成全球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 统和微观生态系统等若干层次。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即它不仅能够 满足人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而且在生态意义上也是健康的。其本质是要求自然资源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约束条件下稳定、协调、有序和永续利 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尽管世界各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已取得不小成就,但并未 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逆向演化的趋势;由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及其所引发的环境灾害和生态灾难没有得到减缓,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与迅速扩 大,及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等全球性的关系到人类本身安全的生态问题,一次次向人类敲响警钟。


因此,不管作为个人、聚落、住区,还是作为区域和 国家的安全,都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的挑战。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构成国家安全、区域安全的重要内容。保 持全球及区域性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人类的普遍共识。

生态安全定义

 

  生态安全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提出,但是由于生态安全内涵的丰富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而一直也未能形成统一并普遍接受的定义。


狭义生态安全


狭义的生态安全概念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健康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


若将生态安全与保障程度相联系,生态安全可以理解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引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


广义生态安全


广义生态安全概念以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1989)提出的定义为代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 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广义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环境、生态保护上的含义。即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 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二是外交、军事上的范畴。即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起经济的衰退,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特 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生态安全定义的局限


生态安全定义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方面,仅考虑了生态风险 (指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发生的非期望事件的概率和后果),而忽略了脆弱性(指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某一系统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表现出的易于受 到伤害和损失的性质)的一面;另一方面,仅把生态安全看成一种状态,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安全的动态性。针对这一局限,生态安全可以定义为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 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生态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人与自然不受损伤、侵害或威胁,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够持续,自然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另一方面,生态安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脆弱性的不断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处于健 康和有活力的客观保障条件[1]。

 

生态安全内涵 


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的特点,其内涵十分丰富。


1.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环境或人类生态条件的一种状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必备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状态。也就是说,生态安全是人与环境关系过程中,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生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安全。生态安全由众多因素构成,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满足程度各不相同,生态安全的满足也不相 同。若用生态安全系数来表征生态安全满足程度,则各地生态安全的保证程度可以不同。因此,生态安全可以通过反映生态因子及其综合体系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定 量地评价。


3.生态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一个要素、区域和国家的生态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反馈给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条件,导致安全程度的变化,甚至由安全变为不安全。


4.生态安全强调以人为本。安不安全的标准是以人类所要求的生态因子的质量来衡量的,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不能满足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生态安全就是不及格的。也就是说,生态安全具有生态因子一票否决的性质。


5.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性质。真正导致全球、全人类生态灾难不是普遍的,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这个地区不安全,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地区也不安全。


6.生态安全可以调控。不安全的状态、区域,人类可以通过整治,采取措施,加以减轻,解除环境灾难,变不安全因素为安全因素。


7.维护生态安全需要成本。也就是说,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引起对自身环境的破坏,导致自己生态系统对自身的威胁,解除这种威胁,人类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投入。这应计入人类开发和发展的成本。

 

生态安全本质

 

  生态安全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风险,另一个是生态脆弱性。生态风险表征了环境压力造成危害的概率和后果,相对来说它更多地考虑了突发事 件的危害,对危害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弱;而生态脆弱性应该说是生态安全的核心,通过脆弱性分析和评价,可以知道生态安全的威胁因子有哪些,他们是怎样 起作用的以及人类可以采取怎样的应对和适应战略。回答了这些问题,就能够积极有效地保障生态安全。因此,生态安全的科学本质是通过脆弱性分析与评价,利用 各种手段不断改善脆弱性,降低风险。

 

学界争议

 

肖笃宁等将生态安全与保障程度相联系,把生态安全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 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指出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 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吴豪认为,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强调保障生 态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从范围大小也可分成全球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等若干层 次。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他提出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即它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发展对资源 环境的需求,而且在生态意义上也是健康的。其本质是要求自然资源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约束条件下稳定、协调、有序和永续利用。


郭 中伟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或数量出现异常时,则表明该系统的生 态安全受到了威胁,即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提出“生态安全”包含两重含义:其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二是生态系统对 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并强调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是生态安全的基础。


周国富认为一般来说,生态安全仅指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


蒋信福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一定区域内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以环境资源为物质基础、以环保产业为救济手段的生态系统的综合平衡。


杨京平等认为,就生态安全的本质来讲,生态安全围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生态安全应该是包括生物安全、 环境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这几方面组成的安全体系。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构成了生态安全的基石,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生态安全的核心。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 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Norman Myers是发展和宣扬生态安全概念的先行者之一,他于1993年指出生态安全是地区的资源战争和全球的生态威胁而引起的环境退化,继而波及经济和政治的不安全。

责任编辑:淡舟